台湾学者的闻一多研究

发布时间:2011-04-26   来源:《闻一多研究动态》  

  台北大学中文系朱孟庭教授的闻一多研究

  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朱孟庭,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诗经》研究,尤重《诗经》文学艺术之阐释,著有《诗经重章艺术》、《诗经与音乐》、《清代诗经的文学阐释》三部份量沉甸甸的学术专著。其后,朱孟庭将视角扩展至民国时期《诗经》的文化阐释,在撰写《民国初期〈诗经〉民俗文化的研究发展》时,发现闻一多在这一层面具有集大成的重要地位,遂相继完成《闻一多论〈诗经〉的原型阐释》、《经典的文化诠释──论闻一多〈诗经〉的婚嫁民俗阐释》等文,进一步探讨了闻一多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她还将研究对象延伸到清末民初《诗经》白话注译的形成与发展,期望能对现代诗经学研究有所贡献。朱孟庭1967年5月生于台北,祖籍河北省昌平县(今隶北京市),作为“六零后”的青年学者,能在闻一多古典文学研究中坚持耕耘,取得丰硕成就,是值得大陆学界注意的。

  【《民国初期〈诗经〉民俗文化的研究发展》介绍】 本文发表于2008年9月《书目季刊》第42卷2期。提要云:

  民国初期,民俗学的概念与研究法由日本引进,首先用于歌谣的研究,而后渐用于《诗经》的研究上,经梁启超、顾颉刚、胡适、郭沫若、郑振铎等人较为零星的论说后,至闻一多则以专文、专著的形式系统的集大成。本文剖析其中的发展进程有四:即首先将《诗经》去圣经化,视为文学作品;其次视为歌谣;其三视为社会、文化史的材料;最后则由零星而成为系统的《诗经》民俗文化研究。文中亦探讨各时期演进过程中重要论著的研究概况,归纳之,民国时期《诗经》的民俗文化研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撇开一切《毛传》、《郑笺》、《朱注》等,自己去细细涵咏原文,以明白诗旨。其二,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且参考比较的材料愈多,就会觉得《诗经》愈有趣味。

  【《经典的文化诠释――论闻一多〈诗经〉的婚嫁民俗阐释》介绍】 本文发表于2009年6月《鹅湖》月刊第408期。提要云:

  经典多富有文化的义涵,《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民俗文化数据总集,因此,若从民俗文化的角度阐释《诗经》,多能有所深入。此一《诗经》的研究法,于民国初年开始,至闻一多即有了较为鲜明的研究成果,带来了《诗经》研究的新契机,然而,由于处于开创阶段,不免有些失误。本文就其所论有关婚嫁民俗的阐释,析为“婚前”、“婚礼”、“婚后”三个部分深究之,以明其论说的整体性、一贯性。各则中,首先论述其《诗经》民俗阐释的内涵与手法,进而再提出可兹商榷之处,以做为日后研究的启发与殷鉴。综合之,其优缺点有三:(一)优点:融合多重论证法,旁征博引,可增加论证的强度。缺点:惜有所偏执,或穿凿,或改字为说,故不免有误。(二)优点:重视考据、统计、综合、归纳、模拟等工夫,有所破立。缺点:惜手法未臻成熟,模拟过甚,以偏概全,因而不免有误。(三)优点:注意民俗的时空变化,可增加论说的深度与广度。缺点:惜有时不免藉时空变化之由,以掩其论说的不足。

  【《闻一多论〈诗经〉的原型阐释》介绍】 本文发表于2007年10月《成功大学中文学报》第18期。提要云:

  《诗经》为具有多年文化积淀的原始艺术结晶,闻一多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深入的探究,本文对其中所运用的“原型”(archetype)批评法,即主要呈现于“隐语”与“神话”两方面的阐释做深入研究。在隐语方面,除了言食芣苡能受胎生子外,其它皆与男女情爱有关,如:“饥”为情欲未遂,“食”为遂欲的隐语;“鱼”为匹偶或情侣的隐语;“打鱼、钓鱼”为求偶的隐语;“烹鱼、吃鱼”为合欢、结配的隐语;“吃鱼的鸟兽”为主动一方的隐语等,另外亦指出河流乃隐喻爱情。而在神话方面,闻一多则指出玄鸟图腾神话、汉水游女神话、姜嫄履迹感生神话、高唐神女传说等。综合之,其优点在于:所提文化原型之条目多可成立;所论有助于对诗意的深入理解;归纳、模拟手法的运用能增加说服力。其缺失在于:过于重视性的象征,以致以偏概全;模拟过甚,以致想象过度,穿凿附会;时有立论前后歧异或推论前后矛盾处。但就整体而言,其开创性的阐释,对后代具有启发之功。

  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林素娟教授的闻一多研究

  在台湾清华大学获得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的林素娟,现为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林素娟的学术专长为经学、礼学、秦汉史、性别研究。在教学与研究中,她经常阅读闻一多留下的诸多学术著述,思考他的研究特点与价值。林素娟对本刊说:“闻一多先生是我很尊敬的学者,尤其对他源源不絶的创造力,思路之鲜活,笔端的热情,以及深刻的洞见,感到惊叹。我一直在思考着闻一多先生的丰沛创造力,必然与其艺术性的生命,以及其对文化的深度体验有关,这个体验使其在面对艺术创作,以及思考当时实存的社会情境下,都不断的活化和深化了思考和创作的力度。”林素娟多年来一直专注古代文化与礼俗研究,认为闻一多“对古文明的深见,以及对古典文化、文学的诠释,对于后进学者有许多具有深度启发的意义”。

  【《由始祖神话及丰产仪典角度探讨闻一多的古籍诠释》介绍】

  本文是提交2010年6月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举办之“变动时代的经学与经学家(1912-1949)第七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其提要云:

  闻一多对古籍的诠释除了奠基于传统的国学、史学以及文字之声韵及训诂之专业外,更重要的是还带入了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古宗教学、史学、心理学……等层面的研究视域,使得其古籍诠释别开生面,具有生动活泼之洞见;同时对于经学、礼学、神话学、史学……等研究均多有启发。闻一多的著作甚为丰富,其全集业已出版。由其学术论文来看,研究唐诗、《诗经》、《楚辞》所占篇目最多,而《诗经》、《楚辞》等论述往往受到极深的神话学、古宗教学说、文化人类学等视域启发。闻一多古籍诠释中最为凸显而贯串其诸多研究论题的核心主轴为丰产仪式与图腾崇拜,二者皆启发于文化人类学、古宗教学、心理学……等视域。闻一多企图透过丰产仪典角度,为上古诗歌、文学找到活水源头的生命力;并对于其文学、艺术创作之动力,深有启发。闻一多对于历史处境中的实存问题之思考,亦溯源至古宗教及原始仪式和情感,其将女始祖或男性共祖之根基皆与丰产、生民等议题息息相关,并透过图腾制重新思考、溯源民初时颇受关注的国族共同体的问题。闻一多古籍诠释中尤以《诗经》中有关原始文化、宗教仪式、丰产仪典等部分诠释最为丰富,透过图腾、原始宗教、隐语、喻义等方式诠释《诗经》及诸多古籍,对后来之学者研究古文化史、民俗、宗教、神话等层面均有不少启发和影响。因此,本文由闻一多的古籍诠释着眼,探讨闻一多着重古宗教学及人类学的研究路径,以及由丰产仪式、隐语、图腾祖先等角度思考古文化史的方法特色、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其对研究方法与视域的启发。

  青年学者林淑娟硕士论文介绍

  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林淑娟,2004年在杨儒宾教授指导下,以《闻一多的原始主义》学位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她认为:闻一多的“原始主义观念”是他生命图像中的另一角度拼图,虽然它只是一块小小的拼图,但仍希望可以贡献它的一点棉薄之力,让世人对闻一多的认识可以更加完整、鲜明。

  【《闻一多的原始主义》介绍】

  该论文提要云:闻一多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重要的诗人与学者。而诗人、学者、斗士这样的三分法,是多数学者记忆闻一多的方式与研究的基本框架,其焦点多在于强调政治层面的影响与闻对此的响应。然而,政治现实并非唯一的时代难题。文化、思想、艺术等层面,亦有其内在发展的困境,同样在二十世纪初面临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此与政治层面相关,但并非是单向的因果联系。在闻一多的研究领域里,一般论述均流于将闻一多各层面的表现,化约为爱国主义的目的,致使诸多背后的脉络也简化成政治现实的单一因素。但是,透过重新审视闻一多的生命经验与其同时代相关的文艺与学术思潮,却发现另有一条潜藏在爱国主义脉络底下,然却同等重要的思维倾向。

  本文透过时间意义上的复古,与意识层面的往下回溯,指出闻一多在此二种意义上的原始主义倾向。它们分别以诗歌创作(神话思维)与艺术创作(原始美学)为代表,而综合呈现于其神话研究上(同时结合时间之古与意识之古)。闻一多的原始主义,是对应于儒家理性与文人传统而言的“原始”。其特色是反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而追溯更为古老、带神秘色彩的哲学源头;反对写实的诗歌,追求以神秘幻象为主的艺术表现;反精致纤弱的文人美学,而要回复原始艺术之朴质雅健。原始主义作为一种“反向思维”,兼指反抗与返回。闻一多在其学术思想、文艺评论与艺术创造中,均以回溯文明初始为突破传统和获得再生之力量泉源。

  该论文共五章,第一章“结论”由“爱国主义”、“生命氛围”、“原始主义”三节组成。第二章“诗歌中的阴影与象征”由“红烛”、“死水”、“蝙蝠与黄昏”、“蛇与黑夜”、“象征与阴影意象”、“幻象与神秘性──闻一多诗论”组成。第三章“艺术创作与原始美学”由“装饰艺术”、“红与黑”、“旅程印象”、“文字画”、“原始美学”组成。第四章“神话诠释之时代追寻”由“史诗与‘西方’”、“伏羲与共祖”、“生之本源”、“‘魅’的转化”及“附论:方法论辨析”组成。第五章为“结论”。

  青年学者许瑞诚硕士论文介绍

  2008年在林耀潾教授指導下以《闻一多〈诗经〉诠释研究》論文获得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学位的许瑞诚,是位钟情治学的优秀青年学者。目前,许瑞诚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确定为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我们预祝他获得成功。

  【《闻一多〈诗经〉诠释研究》介绍】

  该论文包括“绪论”、“闻一多的生平著作与时代背景”、“论闻一多《诗经》诠释观”、“闻一多《诗经》研究之商榷”、“闻一多在《诗经》研究史上的价值”、“结论”等六章。文中考察了闻一多研究《诗经》的外缘因素、研究的方法、美学与经典研究的统一、对《诗经》的文化与文学研究与缺失、对《诗经》的训诂研究与缺失等。对“闻一多在《诗经》研究史上的价值”一节中,总结出“议定旧说之是非”、“证成前人之训释”、“开新研究方法之途径”、“转经学为文学之视角”、“揭上古文化圈之原貌”等经验和启示。该论文提要云:

  闻一多有关《诗经》的研究论文,至今仍引起学界不少的争论,许多学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读闻氏的《诗经》观点,认为闻氏将《诗经》研究带入新的学术视角,而推崇其贡献,也有不少学者批评他忽略传统经学训诂,而任意改字改读、滥用假借等。

  笔者撰写本文目的在探讨闻氏研究《诗经》的动机以及讨论闻氏诠释《诗经》时所犯的缺失,此文特色则是从文法、字词等方面指出闻氏在各方面所犯下的缺失,其缺失虽然偶有相同,但较能清楚闻氏在哪一方面犯下了哪些缺失,因而才能拥有更清楚的架构,这样才不会给读者见林不见树的模糊概念。

  首章是文献回顾的介绍,次章讨论闻氏的生平与时代背景,说明影响闻氏研究《诗经》的间接因素。第三章探讨闻氏研究《诗经》的直接因素,从书信、闻氏发表的文章等,耙梳出闻氏重新诠释《诗经》的理由,进一步知道闻氏提出“性”色彩的观点的缘由。

  第四章专门讨论闻氏在文化研究和训诂研究方面相关议题,在文化方面涉及《诗经》“虹”的概念、神女说、性欲观的、先民耕种文化和姬姓之由等;在训诂方面涉及词义训诂和文法讨论闻氏犯了引用古字论证之失、忽略文意贯穿之失、论述语法不当之失、好以改字改读、训释词义不当之失、好以通义释字之失等。有关文法方面讨论闻氏的重言观与词类观。闻氏对重言的正例训解有:1,误以单字训重言义;2,滥用音转、假借训释重言;3,误合不同重言之义等缺失。对重言之变例的训释有:1,误以单字训释重言;2,释义虽无误,但以单字训释重言等缺失。闻氏对《诗经》字词的认识,有承袭古人的语法观,亦对这些词类进行词性和词义的分类,在《诗经》语法学史上,由先秦乃至民国初年,更是一大突破。但往往应两、三诗句并看者,闻氏却截章断句,论其句式,不免犯了“误论词性”、“误析句子构词”、“误释词义”、“任意改字改读”等缺失。第五章提出闻氏在《诗经》研究史上的意义与价值,虽然闻氏在《诗经》训诂研究上有许多不妥的解释,但是也未能全盘否定他在文化研究上创新以及翻新旧说的成就。第六章结论。

  历来对《诗经》的文学研究颇伙,但闻氏《诗经》的文学诠释提供解读《诗经》另一种的方向,往往需要透过读者想象以补足那完整的画面,虽然颇具审美意涵,但有时太过,有时太美。从站在传统的诗经学家的立场上来看,这一点的确是值得深思的观点。不可否认的是闻氏不仅在研究方法上开启新的领域,也开启了《诗经》文学性研究的新方向。

Copyright © 2009-2022 闻一多纪念馆 鄂ICP备10013513号

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红烛路1号

电话:0713-42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