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平、姚皓华评论闻一多生命与诗文的合一性

发布时间:2010-05-26   来源:《闻一多研究动态》  

  李乐平姚皓华在《试论闻一多生命与诗文之合一》(《文学评论》2010年2期)中,指出:闻一多认为文学是生命底表现,便是形而上的诗也不外此例。所以文学底宫殿必须建在生命底基石上。而闻一多本人,也是终生都在用生命写诗,这表现在他把诗文创作都作为象征生命的宣言,尤其他留美归国前后所做之诗以及后期所写之文,均是他对生活真实体验的情感流露,《烂果》、《春光》、《心跳》等,都是在构思和结构安排方面“险中见奇”的典型。但是,他的诗文艺术的“险中见奇”执着追求,远没有他人之“险中见奇”的追求特点突出。于是,闻一多的主体意识才客观外化为其诗论中孜孜以求的价值追寻,以及诗作中诸多强烈情感的表现。因此,闻一多的生命就与其诗文合而为一,成为博大精深的内涵存在。闻一多崇尚拜伦和陆游,而他的“现身说法”也如拜伦、陆游一样,以其生命之死的绚丽创造了一个斑斓崭新的“诗歌”境界。这样,闻一多用生命蘸着鲜红的血液,写就了一首中国历史上最华美璀璨的诗篇而为后人敬仰并“吟诵”不已。但是,闻一多的“死”绝不真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对于“生命”的完成。这就和他所作诗之一样,只要通过“死”并以“毁灭”为代价,就能实现“生命”的灿烂辉煌。又因为其生命与诗文的合一,这就不仅使其“诗文”更具魅力,而且也使其“生命”更具活力。虽然如此,但闻一多最终由“庄子礼赞转而为屈原颂扬”的既热爱生命而又舍弃生命,并最终实现其生命的价值虽堪与日月争光并与屈原争辉,达到他生命之诗和诗之生命的永垂不朽,却还是源自于庄子的“真人”思想即闻一多所认为“人格化了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闻一多虽然失去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但是有了他的“道”,他却能获得圆满和永生。

Copyright © 2009-2022 闻一多纪念馆 鄂ICP备10013513号

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红烛路1号

电话:0713-42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