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研究目录选(一)

发布时间:2009-08-18   来源:《闻一多研究动态》  

  张注洪:《铸民族英魂 显士林风范――读<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历史档案》2008年第2期

  陶敏:《闻一多唐诗文献研究的学术史批评――<全唐诗人小传>前言》,《云梦学刊》2008年第2期

  闻立树、闻立欣:《展现风骨 唯实求新――<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一书的编撰心语》,《出版史料》2008年第2期

  刘殿祥:《论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赖彧煌:《论早期新诗观念中诗艺和经验的紧张――以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康白情为中心》,《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袁君煊:《从<神话与诗>看闻一多的研究方法》,《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第2期

  鲍昌宝:《新诗的“原质”与“非诗化”思想:闻一多新诗理论综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刘烜:《闻一多研究的新收获――祝贺<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出版》,《教育艺术》2008年第2期

  周建设:《纪念闻一多先生继承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艺术》2008年第2期

  李燕杰:《学习闻一多先生做人与作文》,《教育艺术》2008年第2期

  陈芳菲:《闻一多诗歌理论批评》,《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2期

  李凌:《闻一多、潘光旦、罗隆基轶事》,《同舟共进》2008年第2期

  雷磊:《闻一多旧体诗论略》,《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

  杨绍军:《西南联大群体的新诗研究及其外来影响――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中心的探讨》,《学术探索》2008年第3期

  赖彧煌:《论早期新诗观念中诗艺和经验的紧张――以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康白情为中心》,《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陈莉萍:《济慈对闻一多诗学理论的影响》,《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姚国斌:《论闻一多对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李乐平:《新时期长篇闻一多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新世纪国内外闻一多研究动态(上)》,《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程应峰:《闻一多治印》,《湖北档案》2008年第3期

  聂永华:《鲁迅、闻一多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李乐平:《新时期长篇闻一多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新世纪国内外闻一多研究动态(下)》,《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孙璐璐:《中西艺术结合产生的宁馨儿――闻一多新诗理论简论》,《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李乐平:《闻一多政治思想嬗变新论》,《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杨永明:《论闻一多诗歌的文化心理裂变》,《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钮勤章:《学者乎? 诗人乎? 斗士乎?――闻一多先生的身份认同》,《新高考》(高一版)2008年第4期

  闻山:《以闻一多先生为榜样》,《教育艺术》2008年第4期

  廖仲安:《闻一多先生永垂不朽》,《教育艺术》2008年第4期

  王景山:《纪念和研究闻一多的新成果――读<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教育艺术》2008年第4期

  唐正富:《“嬗变”伟大 “悖反”最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语文天地》2008年第4期

  陈敢:《闻一多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浅探》,《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胡绍华:《闻一多的宗教观念与人格精神》,《三峡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王宏玮:《束缚也是一种美――闻一多的新诗美学原则及实践再探》,《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5期

  牟泽雄:《闻一多的神话研究与民族国家建构》,《民族论坛》2008年第5期

  牟泽雄:《从精英意识到民间取向――闻一多戏剧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电影文学》2008年第5期

  罗先友:《论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陈欣:《论闻一多的诗性批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叶兆言:《“鱼雷”闻一多》,《教师博览》2008年第6期

  桑农:《本事新词定有无――方令孺与闻一多》,《书屋》2008年第6期

  孙维屏:《一样的挽歌,不一样的诗情――评闻一多的<也许>和何其芳的<花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6期

  肖九根:《深邃的思想意境,精湛的艺术手法――读闻一多诗作<太阳吟>》,《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第6期

  赵强:《不衰的精神,永恒的人格――从<死水>解读看闻一多的人格精神》,《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7期

  郑辅耀:《文学发展圭臬:受的方向――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解读》,《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阮志南:《试论闻一多诗歌流行的原因》,《作家》2008年第8期

  黎荔:《闻一多的诗画观念与创作实践》,《求索》,2008年第12期

  潘海鸥:《现实与理想,忍与不忍――从闻一多的爱情诗解读诗人的精神特质》,《兰州学刊》,2008年第12期

  文广会:《闻一多诗歌批评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理论导刊》,2008年第12期

  陈芝国:《浪漫中的现代:未完成的诗学过渡――闻一多<奇迹>新解》,《名作欣赏》2008年第13期

  黎德锐:《值得聆听的诗的“第三种声音”――以徐志摩、闻一多的“戏剧独白体”诗为例》,《名作欣赏》2008年第15期

  刘继业:《文本之外的<边城>——以徐志摩、闻一多的“戏剧独白体”诗为例》,《名作欣赏》2008年第17期

  刘心印:《长孙闻黎明谈祖父 闻一多是一首热烈的诗》,《环球人物》,2008年第22期

  李蕾:《流浪汉、流囚、拷问者――论闻一多诗歌中的主体演变特征》,《科技信息》2008年第24期

  葛南楠:《八十年代以来闻一多诗歌创作研究述评》,《文教资料》2008年第28期

  邱明会:《谈闻一多新诗的“建筑美”》,《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周亚明:《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论闻一多<死水>与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阮志南:《闻一多诗歌的生命意识》,《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S1期

  程振兴:《“诗”与“史”的缠绵――试论闻一多的诗人气质对其文学史研究的影响》,《云梦学刊》2007年第1期

  王鸿莉:《压出来的“新”――论闻一多在性灵与故纸堆之间的挣扎》,《云梦学刊》2007年第1期

  翁金坤:《闻一多与<诗经>研究》,《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闻立鹏:《艺术家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一闪而过的艺术新星》,《美术研究》2007年第1期

  张文莉:《20世纪闻一多现代诗论研究述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杜春强:《风格与人格――徐志摩与闻一多诗歌创作比较》,《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1期

  佚名:《闻一多的算术题与文学课》,《阅读与鉴赏》(高中版)2007年第Z1期

  黄曼君:《闻一多殉难的文化意义解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赵英秀:《臧克家与闻一多的师友之谊》,《春秋》2007年第1期

  程美东:《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以闻一多、韦君宜、邹韬奋、李鼎铭为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杨永明:《学术理念与人格魅力的时代意义――“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江汉论坛》2007年第1期

  李春华:《闻一多在青岛的日子》,《纵横》2007年第1期

  邵建新:《华罗庚与闻一多的深厚友谊》,《文史月刊》2007年第1期

  彭春华:《闻一多新诗“绘画美”原则的质疑》,《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韩亚楠:《论王统照与闻一多诗歌的绘画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何新文:《“时代精神”与“以大为美”:闻一多辞赋评论二题》,《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陈国恩:《“文学是生命底表现”――论闻一多的生命诗学观》,《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

  荣光启:《形式意识的自觉――诗人闻一多与当下中国新诗》,《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

  培兰、魏芜彦、文綪:《闻一多文化爱国主义话语的追溯》,《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

  秦方奇:《闻一多对大学文学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思考与探索》,《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2期

  闻立鹏:《流星瞬现 辉光亘明――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的美术成就》,《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第2期

  徐希平:《闻一多与传媒之关系略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李晓丽:《闻一多先生<死水>赏析》,《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徐振忠:《T·S·艾略特的<荒原>闻一多的<死水>比较》,《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廖钢青:《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源起探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孙永康:《闻一多:从诗人到民主斗士》,《晚霞》2007年第3期

  欧阳骏鹏:《论闻一多新诗韵律与诗思的对应关系》,《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鲁德俊:《闻一多笔下的常熟》,《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吴小彬:《遗篇一读想风标――感怀闻一多先生》,《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3期

  陈国恩:《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

  刘殿祥:《闻一多著作的版本演变和全集成型》,《汕头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户松芳:《闻一多大学教育思想浅论》,《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蔡勤:《闻一多诗学理论探微》,《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程一鸣:《闻一多被暗杀的内幕》,《文史天地》2007年第4期

  唐仕伦:《卓越学者颂 大勇斗士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07年第4期

  罗冬松:《从文化心态比较徐志摩与闻一多诗歌艺术风格》,《教育前沿》(综合版)2007年第5期

  孔令环:《杜甫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以胡适、闻一多、冯至为例》,《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

  闻立树:《血溅西仓坡 魂归八宝山――闻一多骨灰保存和安葬记略》,《北京党史》2007年第5期

  李芃:《中国现代书装设计史上的耀眼双星――鲁迅、闻一多对中国现代书装设计的重大贡献》,《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闻立树、闻立欣:《展现风骨唯实求新――编撰<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的体会》,《新视野》2007年第6期

  张红磊:《闻一多先生的王绩研究及其启发意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郑守江:《对于闻一多爱情诗的文化思考》,《北方论丛》2007年第6期

  吴润凯:《闻一多:喝得洋墨水,做得中国人》,《文史杂志》2007年第6期

  吴小彬:《闻一多:为国不吝一腔血》,《黄河.黄土.黄种人》2007年第7期

  欧阳骏鹏:《闻一多新诗叠句探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王向阳:《文化国家主义的诉求:闻一多“大江”时期诗作的审美内核》,《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

  闻铭:《闻一多的婚姻生活片断》,《人民文摘》2007年第9期

  刘兴育:《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前后》,《神州》2007年第11期

  王峰:《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被谱曲传唱》,《北方音乐》2007年第11期

  张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欧阳骏鹏:《论闻一多对新诗及新诗语言的贡献》,《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姚洪伟:《浅谈闻一多的<忘掉她>》,《文学教育》(上)2007年第12期

  邵建新:《华罗庚与闻一多的深厚友谊》,《今日科苑》2007年第13期

  魏建宽:《大恨大爱闻一多》,《高中生之友》2007年第20期

  商金林:《闻一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业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姚国斌:《论闻一多的艺术美育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闻立树、闻立欣:《闻一多与<楚辞校补>及其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闻立鹏:《<拍案颂>:走近闻一多的一座宽阔桥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魏建宽:《大恨大爱闻一多》,《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8年第Z1期

  戚石嗣:《学者专家亲属喜谈<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教育艺术》2008年第1期

  王永青:《浅谈闻一多先生神话研究的研究方法》,《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周棉:《西南联大的校园氛围与闻一多精神之养成》,《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卢惠余:《默默的探索者与勇敢的盗火人――闻一多与李金发的象征诗创作比较论》,《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李乐平:《论闻一多的爱国诗创作》,《复旦学报》2008年第1期

  李乐平:《闻一多诗作诗论及杂文与人格的方正和圆满》,《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卢惠余:《闻一多“幻象说”的审美特征与诗学价值》,《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陈子善:《闻一多集外情诗》,《书城》2008年第1期

Copyright © 2009-2022 闻一多纪念馆 鄂ICP备10013513号

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红烛路1号

电话:0713-42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