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十周年:穿越历史之门
2009年12月20日,澳门将以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身份隆重庆祝她的10周岁生日。虽然澳门拥有比10年久远得多的历史,但是这一个特定的10年是如此让人惊叹。带着脱胎换骨的清新,澳门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大步穿越历史之门,自信地走向下一个10年。
回归祖国:澳门历史上最温情的一刻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0年前的12月20日,一个澳门小女孩的稚嫩歌声在小城回荡,它将爱国诗人闻一多80多年前的血泪倾诉化作了对母亲的绵绵柔情。因为,就在那一天,澳门,这块被异国强占上百年的中国领土,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此时,距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货物登陆澳门已有456年之久,距清政府被迫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也已经过去了122年。
澳门的历史,写在波光潋滟的“濠镜”上。据史书记载,因水平如镜而得名濠镜的澳门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已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其后多个朝代,先后划入官郡、南海县、东莞县。1152年,归属新建立的香山县。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澳门的历史,写在妈阁庙的门楣上。十六世纪中叶,擅长航海的葡萄牙人东渡至此,询问当地人此地何名,渔民指着已存世69年的中式庙宇答曰:妈阁。从此,澳门多了一个新名字:MACAU。
澳门的历史,写在光怪陆离的地名上:苏亚雷斯博士大马路、罅些喇提督马路、嘉乐庇总督大桥……一串串葡萄牙人的名字,提醒着澳门曾被西方殖民者强占的屈辱记忆。
澳门的历史,写在中葡之间的谈判桌上:1842年8月,懦弱无能的清政府在炮口下将香港割让给英国,葡萄牙也借机提出包括免交地租等要求,并逐步占领澳门。1887年,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的管治权拱手相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于1986年开始,与葡萄牙展开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双方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回归”,这两个普普通通的中文字,在1999年的澳门,成了一个让无数人感情激荡的词汇。澳门作家林玉凤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我们的信念也只有一个:回归。回归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1999年12月19日深夜举行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当葡萄牙国旗缓缓降下,五星红旗伴着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时,历史为澳门掀开了新的一页,澳门跨进了一扇令人向往的大门。
十年发展:历史见证澳门奇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0年不过是弹指一瞬。而澳门的这10年,却在每一个澳门人的生活历程中,打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
“上升”、“增加”,是最能体现澳门回归10年发展的关键词。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3.3%;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超过千亿澳门元,是回归当年的40多倍;2009年1月,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联合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指数”报告显示,澳门在首次被纳入调查的21个微型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在全球179个经济体中排名21位。
在生硬的数字背后,永远是鲜活的面孔。澳门居民梁文端没有关注以下的宏观数字:最近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6%,而澳门却达到了惊人的22.5%,人均GDP在2008年达到3.9万美元,居亚洲前列;但她每一天的生活都在享受这些数字带来的实惠。
作为年满65岁的澳门永久居民,她的账户上会按时收到政府发放的敬老金、年度红包,以及政府对电费、房租不同程度的补贴。她可以和家人在周末的晚上免费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文艺演出,并乘坐免费“巴士”轻松地回家。她可以将自己的小外孙送到学堂里上学,从3岁到18岁享受免费教育。她还可以对未来生活有更多的规划,因为回归以后,澳门人的平均寿命比回归前5年提高了4岁。
更重要的是,受惠于“发展”的,涉及澳门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10年的“澳人治澳”,带给了澳门人新的感受,也向世界贡献了一个新的澳门。无论是治安的迅速好转,还是城市景观的日新月异,以及“澳门历史城区”的申遗成功和大型国际会议的连年举办,都令澳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赢得了广泛赞誉。
澳人治澳:向历史求证未来
当年轻的澳门特区一路高歌猛进时,10年光阴已成历史。又一个10年如期来临,也为澳门人带来了新的向往。
尽管澳门人的幸福指数目前处于回归以后的最高点,但是,在发展中匆匆前行的人们,随时要面对因发展速度太快而产生困惑。GDP和工资中位数的增长,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要。于是,他们利用一切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特区产业结构更多元、行政和法律改革更有效、预防贪腐的措施更健全、就业机会更均等,以至交通更顺畅,绿地不被挤占……
带领澳门人走过特区成立最初10年的两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在评价特区施政团队施政得失时坦言,政府工作的成就是有的,但是必须看到与市民和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有人说,世界的方向不仅在未来,还在过去,需要转身才能发现。
转过身去看澳门,历史轨迹清晰可见:“澳人治澳”真正是从零开始。在澳门历史上,葡萄牙先后委任了127任澳门总督,而回归前占当地人口96%的华人,却根本没有“话事权”。在澳葡政府中,正副司局级官员几乎没有华人,“澳人治澳”从一开始就经受着人才不足和经验不足的严峻考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施政团队,依靠祖国的支持和澳门民众的倾情参与,短短10年就将澳门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城市,成为海内外游人向往的地方。20日,澳门人自己选出并经中央政府任命的新一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即将接班,担负起“澳人治澳”领航人的重任。在各种社会诉求充分表达、对政府施政要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施政团队“澳人治澳”的水平也被寄予新的期待。
令澳门民众和新一届政府倍感欣慰的是,这一次,已非“从零开始”,而是要“继往开来”。
在所继之“往”中,有“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优势,有两届特区政府10年的施政经验。
在所继之“往”中,有回归10年培养出的21400余名公务员。其中700多名主管及领导人员中,90%具备高等课程学历,绝大部分中、高级公务员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所继之“往”中,还有经济高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充盈的府库,使新一届政府有财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意外之变,也为逐步解决关乎发展大计的民生关切奠定了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有中央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有澳门社会守望相助、包容共济的传统,有全体澳门人希望明天会更好的共同期盼。
最近数百年的澳门史,恰是一部坚守和开拓的历史:因为渴望回归,澳门实现了回归;因为渴望发展,澳门实现了发展。展望未来,因为渴望超越,澳门也必将能够超越。
在澳门即将告别第一个10年的时候,澳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历史之门再次为澳门打开,澳门下一个10年的跨越步伐,同样弥足期待。(记者王红玉 陈君) (来源:新华网)
《七子之歌》原唱者容韵琳:“希望祖国和澳门的未来越来越好”
《七子之歌》原唱者容韵琳
新华网澳门12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 茆雷磊
随着十年前澳门回归祖国,一首《七子之歌》不胫而走,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当年演唱这首歌的小女孩容韵琳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说:“希望祖国和澳门的未来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这首歌唱澳门与祖国难舍难分骨肉情的《七子之歌》,唱出了澳门居民渴盼回归的真实心声,而容韵琳当年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歌声,更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澳门回归时我只有9岁,并不完全明白歌词的意思,只知道自己应该尽力唱好这首歌,”出生于1990年9月的容韵琳告诉记者,“经过十年,现在我已经明白了《七子之歌》的深刻内涵,再唱起这首歌就是带着真正的感动,还有为祖国、为澳门的自豪心情。”
当时还在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容韵琳,先是被学校的音乐老师选中,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用两个月的时间学唱《七子之歌》。之后中央电视台的导演来到学校,选定了容韵琳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澳门回归期间,《七子之歌》的MTV反复在电视中播放,容韵琳的人生也就此与这首歌曲结下不解之缘。
“实际上我在唱《七子之歌》以前根本没学过唱歌,而且那时候普通话也很差,所以每一天都很努力地跟老师反复练唱,有时候心里也很紧张,怕自己唱不好。”容韵琳说,《七子之歌》流行后,“小名人”的身份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只是有时候不得不缺课去参加一些演出,当然演出的节目也都是唱《七子之歌》。”
说到澳门回归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容韵琳表示“越来越好了”,现在她正在澳门攻读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她说将来的工作应该会与现在的专业“对口”。
在学校放假期间,容韵琳有时也会去内地旅游。她觉得内地和澳门的差异很大:澳门是一座悠闲的小城,而内地地大物博。她看到很多内地城市“越来越都市化”,走在那些城市的街上,能强烈感受到内地这些年来发展之快。
七子之歌
作者: 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广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按】这是闻一多 1925 年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之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闻一多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7 月 4 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发表的时节,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期。因此,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诗人自己未曾预见的是,《七子之歌·澳门》在 70 多年后的今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被谱成歌曲,作为 1998 年 12 月 20 日迎接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怀抱的主题歌广为传唱。
【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