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迎接澳门回归前夕,一首《七子之歌》唱响大江南北。其实,这首歌词并不是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而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组诗中的一篇,它的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县。1922年,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面对国外列强对中国的欺辱,他感到无比愤怒。
民盟黄冈市原主委 党史专家 陈玉能:“因为美国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认为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他受不了这份洋气,他是中国人,所以更激发了他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的抱负。”
在强烈爱国心的驱使下 ,闻一多奋笔疾书,写下了现代组诗《七子之歌》。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馆长 王锦华:“这个七子指的是香港,澳门,台湾,广州湾,威海卫,九龙以及旅顺大连,他用拟人的手法将这七个失地比作七个远离母亲的孩子,诉说他们受尽欺凌,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割让给英国;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
1887年中葡《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澳门割让给葡萄牙;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宝岛台湾割让日本,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记者赵烁:“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怀着早日投身报效祖国的理想,1925年6月闻一多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
闻一多回到上海,正值“五卅惨案”的发生,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出现新高潮。闻一多用自己的笔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先后创作出《死水》、《我是中国人》等一大批爱国诗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更把诗歌作为自己战斗的武器。1945年,国民党制造了镇压进步学生的昆明"一二.一"惨案,闻一多满怀悲愤,撰文揭露真相;1946年7月15号,在云南各界追悼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不顾个人安危,拍案而起,慷慨陈词,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岁。 (湖北台 孙林 赵烁 黄冈台 浠水台 报道)